1936年12月12日,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。彭德怀时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。在西安事变期间,红军将士都主张杀蒋,报仇,但是,他却未明确表态主张“杀蒋”或“放蒋”。
这是为什么?
其实,彭德怀未明确表态主张“杀蒋”或“放蒋”,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:
1. 军事指挥与统战工作的重心
这时,彭德怀作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,刚刚结束山城堡战役,率部正在甘肃休整。他远在甘肃,对于整个事变的内情,不十分了解,或者缓党中央一步。没有表态,正是彭老总事觉重大,而更加慎重对待的体现。
2. 服从中央集体决策
在西安事变之初,延安存在“杀蒋”与“放蒋”的激烈争论。彭德怀作为作为前线的主要指挥员,其核心任务不是决策如何处置老蒋,而是执行中央的军事部署,从军事上保证党中央对事变的政治决策能够得到落实。
展开剩余61%3. 战略考量与抗日大局优先
彭德怀是一个战略性的大军事家。事变前,他已参与与东北军的统战工作,如争取被俘军官高福源(张学良亲信)促成了东北军与中共的合作。西安事变发生后,他深知杀蒋,可以“复仇”,但是也可能导致内战扩大,削弱全国的抗日力量。西安事变解决的好坏事关抗日大局。中共解决西安事变的最佳目标,是停止内战,联合抗日,共抵外辱,而非纠结于蒋的个人命运。
他的这种战略考量与抗日大局优先的考虑,与毛主席“停止和避免内战、联合抗日”的战略是高度一致的。
陈冠任畅销书《十大元帅: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》说:“西安事变发生后,彭老总未明确表态杀蒋或放蒋,不是他对蒋介石不恨,不像杀他,而是其军事角色需服从中央政治决策的考虑,也是他本人对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慎重考虑。他的“无声行动”,表明他更关注大局,而非个人恩怨。其实,这正是一个战略家的大局观所致。”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,曾经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(如图),
友情提示:该书已经出现盗版,请到正规书店购买。#历史冷知识##我的宝藏书单##好书奇遇季##以书之名##你最爱的一本书#
发布于:山东省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