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松这个人,你要真和他同场打仗,心里多半会打鼓。他出现在战场上,像极了一头钢筋铁骨缠着怒火的野兽。传说他的双臂黑得像浸过墨水,拔刀冲锋的时候,连蒙古骑兵见了都夹着尾巴——这世道,能让塞外民族服气的汉子,不多了。
明末的边关,不缺胆大包天的猛将,但能从草根混到“山海关总兵”这个位置的,杜松算是头一个。
他原本只是普通行伍出身,腰里盘着的不是读书人的虚名,而是实打实的血战经验。靠着舍命厮杀,一步步爬上军功的梯子,最后成了明朝九边重镇的总把刀。
这样的人,外号都是带杀气的。人称“杜黑子”,不单是因为他的皮肤,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——刚烈到谁也拗不过他,狠到随时敢对天发誓削发为僧。脾气大,谁都管不住,除了当场打脸权贵,他几乎什么都敢干。
有一次,朝廷让他援辽,当着众人的面他说:“杜松不识字武夫,惟不学读书人贪财怕死!”换成别的将军,早就精打细算着怎么巴结京城大佬,可杜松这张嘴随时能把上司气到蹦起来。他不买文官的账,不捞钱,也不怕死。手下跟的,多是甘愿跟他拼命的西北死士,退出战场,没见过。
展开剩余78%杜松成名,靠的是命不要的打法。
刚升延绥参将那会儿,遇上青海卜失兔部落来犯。他手上只有两千骑,下场迎敌,结果刚赢一场就掉进埋伏,被敌人射成刺猬也照样咬牙厮杀。就这么个疯子,愣是带着重伤和援军合力反杀,把敌人打得连根须都不敢露出来。此后十年,陕西的胡骑一听说杜松来了,跟见了瘟神一样往北边溜。《明史》里干脆一句:“与胡骑大小百余战,无不克捷。”有点像送水泥工地一哥去踢业余球队,真让人服气。
蒙古骑兵那会儿是明朝的老大难。河套蒙古一闹,他就带着人和对方正面刚,硬生生斩首数百,把敌人赶回草原。朝廷一看,这人有点用,从陕西调到蓟州,再后来又让他去辽东填补名将李成梁留下的空档。
辽东那块地盘水太深,风头正劲不是好事。杜松头一仗输了,暴脾气一上来,干脆把自家粮草一把火烧了。搁今天,这属于“输了球还掀桌子”的典型。朝里的当官的看他行为莽得可怕,嘴上说“可惜了他的勇”,心里其实盼着这种人早点收拾行李回家。果然,因“刚愎使气,不为文吏所喜”,被人参了一本,立马下狱革职,不见一丝套路。
可打仗这事就是缺了杜松还真不行。过了几年河套又乱,朝廷没辙,只能请疯子重新出山。这回他风风火火领着兵马,直接捅进火落赤的老巢,刀下又多加两百首级,连被掳去的人畜都救了回来。边关士气一下子又活了,一时间谁都知道杜太师又回来了。
但历史这种东西,留给人的永远不只是余威。
万历四十七年,明朝为了对付努尔哈赤,合兵十二万,分四路伐后金。杜松挑的是“西路主将”,相当于这出戏的开场锣鼓。他带着三万兵马疾行日夜,为了抢头功,比谁都急。
一听界凡城那边筑了防,他就分两万人守大营,自己率一万人渡河突袭吉林崖。你说他心里怎么想?就等着摘下努尔哈赤脑袋,回去拍胸脯交差。可惜千算万算,没算到对方会掘堤放水,一下子把明军搅进泥里,人没了,炮也完了。
努尔哈赤更狠,集结八旗主力,先咬死杜松留守的西路两万人,再合包大位,关门打狗。场面混乱到什么程度?杜松身陷重围,眼睛都快瞪出血,周身浴血如仙,连亲兵拉不住,他反倒劈头盖脸大吼:“吾为大将,唯死战耳!”甲胄扯烂,赤膊持刀冲进敌阵。那场面,跟老黄牛发疯似的,真怕人。敌人起初还迟疑,结果还是乱箭把他射翻,喉间血泉喷出,有人说“血溅丈余”,尸骨无存。按《明史》的说法,“松勇而无谋,欲立首功,然师期已泄,松军先溃。”
这一仗,直接打塌了明朝最后的脸面,也给清朝趁势崛起开了方便之门。
西路明军从统帅到士卒,几乎全军覆灭。东南西北四路联军的战略,骨子里只剩书生纸上的想象,实际战场上一夜成灰。
杜松为什么会死成这样?有人同情他的刚烈,也有人嘲笑他“勇而无谋”。这是明末军队的通病,也是他个人性格的极限。你给他一条铁链,他能一口咬断;你给他一个复杂局面,他只会硬上,一头撞到南墙。有胆,但不见得有谋。有情义,但不懂折中。他那句“杜松不识字武夫,惟不学读书人贪财怕死”,看着是豪言,其实也是自曝短板。不会算计,也不懂如何自保。结果就是,朝廷用你的时候你是猛将,不用你的时候你就是祸害。
杜松一生清贫刚直,不捞一分脏钱,连敌人都佩服他的胆色。
他死后不久,天启年间追赠少保左都督,建立祠堂祭祀。到了清乾隆年间,连胜者都承认他的价值,下谕“杜松忠勇可嘉,虽败绩不足掩其节”。败军之将能得到敌国褒奖,这不是开玩笑。
问题是,英勇到底能走多远?明朝为什么会被一帮后金骑兵打得节节败退?杜松杀疯了,最后却成一滩泥。你要说明朝缺猛将吗?不缺。缺的是制度的一整套自洽,缺的是大厦将倾前的冷静头脑。而杜松,就是明末时代的缩影。个人的狠劲,也许能救自己一时,但救不了一个天下。
li
最锋利的刀,也需要一张手稳的掌盘;最有胆气的将帅,若无退路无后援,就是飞蛾扑火。
/li
现在看,杜松这一生,有苦有笑,但悲壮之中带着时代的无助。强如杜黑子,终归只能成一段传奇。留下的问题,比答案还多。历史,总是喜欢留悬念,让后人揣摩。杜松到底是明军的幸运,还是不幸?这就像赌博桌上的重筹码,有人一掷成名,有人一夜输没——谁又说得准呢?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